郭庆祥,书画收藏大家,被誉为“收藏大鳄”,大师吴冠中、石齐“背后的推手”。郭庆祥不仅在书画收藏领域独占鳌头,而且深谙艺术理论,通晓美术史,多年研究并一直提倡学术性收藏,形成了独到的艺术理念和收藏理论,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专业论述几十余篇,在全国收藏和艺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近日,本报记者对话郭庆祥,就城市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郭先生提出了诸多见解。
文艺必须具备时代性和创造性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谈城市的文化和精神,离不开大文化的理念。我在8月29日《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您写的文章《我们共同的文化担当》,您在文章中讲到,文艺作品其实是可以反映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的,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郭庆祥(以下简称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政治、经济、外交在世界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文化艺术对世界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城市的人们因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等等原因导致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性的客观现实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世界。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义的文艺作品来展示当代中国精神,正是对国家形象的体现。
记:艺术价格背离艺术价值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郭:在社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评论家不负责任的乱点评,把一些不入流的画家捧为“大师”,他们失去了知识分子最基本的良知。还有一些画家,拿官位头衔来提高自己作品的价值,还有自己帮自己戴“大师”的帽子。更有一些拍卖行、画廊、艺术品经纪人,为了小集团利益,急功近利地肆意炒作,虚抬价位。当然,我们一些收藏者和投资者,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己不学习,盲从别人的评论,然后又乱买。
我们不能以暴发户的心态去搞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是精神生活的体现,它和普通商品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认为真正艺术品的价值是不能靠目前的市场价格来衡量的。许多收藏投资者还没有真正弄明白艺术是怎么回事,就一掷千金盲目收藏,我认为他就不可能享受到艺术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
艺术创作要杜绝浮躁心理
记:您觉得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艺创作具备时代性和创造性?
郭:我们既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能拿我们历史的璀璨文化盲目自傲,这就需要一批自担使命、锐意创新的艺术家,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包容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创造适应当代人类社会文化需求的艺术作品,从而真正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记:您认为,当今艺术家在继承与创新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必须杜绝当下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有的画家长期不思进取,把质量低下的商品画带入市场,肆意炒作,引导市场盲目跟从;也有一些画家不在艺术创作上下功夫,却在那儿追名逐利。多少年来,他们没有去创作艺术作品也没一幅作品能打动人和感动人。艺术品最终价值是体现在艺术价值上,而不是在作者的官位大小、包装程度等这些“附加值”上!这些画家的作品和艺术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因此,艺术家不能说空话、套话,也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应该去创作有真正艺术价值的作品。艺术品收藏者也应该牢记,经济利益是不能替代文化担当的。
记:您是不是觉得收藏这些人的作品也是一种浪费?
郭:我希望大连的收藏家首先要懂得什么是艺术作品,要收藏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不要被一些画商品画的画家所愚弄。有的画家用古典诗词来题画装点门面,既没有艺术的时代感也没有艺术创新精神。近一生自己临摹自己风格、几个图式来回组合成为流水线作业,现在名声大了,不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艺术性而是功夫都下在自我炒作和宣传上,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艺术和创作,现在已经变成礼品画了。而这些都是不值得收藏的作品,艺术家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捧出来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生命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但这种“继承和发扬”不能从形式上盲目刻意跟从。只有把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生活,传统文化才具有真实和现实的意义,否则传统文化就会沦为“伪国学”。在文化开放的全球化形势下,要把中国文化艺术融入世界,必须具备文化精神传承的内在个性,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这是需要很大智慧的。
艺术作品一定要体现人生价值和人类情怀
记:您认为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是真正值得收藏的作品?
郭:艺术作品一定要体现人生价值和人类情怀。艺术作品最朴实的审美也就是一个“情”字,这种“情”来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应,也是对社会的感怀。只有真“情”才能感染人、感动人,不能感染也不能感动人的一定不是好作品。优秀的艺术正是心灵与情感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该知道:不是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能成为艺术品的!
记:怎样才能弘扬中华传统艺术?
郭:要向世界表达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输出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是不能仅仅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重新包装一下在世界上展示的。要鼓励和引导一批优秀艺术家,为他们营造思想独立、精神自由的学术氛围,创作个性发展、健康积极的艺术氛围,这是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参与者和收藏机构共同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
城市应多建小型美术馆、展览馆
记:您到过世界很多城市,这些城市给您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郭:在欧洲,一个城市有几十家乃至上百家博物馆、美术馆是很正常的事,规模大多很小,小的多是私人馆藏,但都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历史。国内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也非常丰富,这些城市很有文化氛围。
记:如今,大连的很多企业或者企业家都对收藏艺术品很感兴趣,你对大连的收藏有何感受?
郭:许多外地的朋友跟我讲,到大连来,整体环境很好,但文化氛围还比较弱些,文化艺术生活还比较单调。目前大连的文化收藏,包括画廊文化还谈不上形成一个浓厚的氛围,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比如美术馆、博物馆,企业的收藏也缺少真正的艺术精品。
记:这是因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大连没有文化吗?
郭:我觉得不是这样,其实大连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旅顺博物馆、大连图书馆都馆藏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和孤本馆藏;15中学向中国美院、中央美院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44中学的音乐教育也很牢固;而且大连人还是很有艺术品位的,接受现代审美的素质也是很高的。
记:在您看来,大连需不需要建设更多的美术馆呢?
郭: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建美术馆、博物馆,我觉得我们不宜盲目多建美术馆、博物馆,一定要按自己城市的自然文化条件量身打造。建这些馆不要图大,大了会给维护带来过重负担,而且藏馆建得很大,没有像样的藏品,就像建了个体育场,却没有赛事一样,也是一种浪费。政府、企业不能建空馆,更不能建垃圾馆,馆内要有艺术价值的藏品,馆藏内容很关键。我觉得,城市应鼓励建设有价值的小型美术馆、展览馆。
记:创建美术馆对大连市民艺术素质的提高有何益处?
郭:一个城市应多给民众创造文明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让民众可以更多地去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观赏音乐会,看各种艺术展览,便能迅速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来源:大连晚报 文/记者 魏东平)
|